成大校長蘇慧貞:我不想只做個「安全」的校長,繼續用傳統測驗方式選才

▲成大校長蘇慧貞是哈佛大學環境衛生科學博士,回臺後第一份工作就在成大,對提升成大的競爭力和社會責任,充滿使命感。楊煥世攝

多元選才、特殊選才、跨領域修課,成為國內外大學新趨勢。南臺灣成功大學,也首度成立跨領域學院(College X),從入學考招方式做改變,改變長期以來偏重紙筆測驗的教育現況。成大同時也保留弱勢生名額,招收不同成長背景的學生,2018年起更要協助資源欠缺地區的高中生,建立更完整的學習歷程檔案。成大校長蘇慧貞接受《親子天下》專訪,她說......

「新竹以南地區貢獻了全臺灣2/3的人口,可是在享有公共財的分配上,相對卻差非常多。成大在先天地理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必須更努力證明自己;而透過多元選才、多元刺激,可以提升一所大學的競爭力」。成大校長蘇慧貞接受《親子天下》專訪,談大學如何照顧更多有需要的學生,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

以下是她的第一人稱訪談內容:

以前的高中生一畢業,就想要去離家遠一點的地方念大學;但現在很多大學生不願意離開舒適圈,北部的學生通常不會想來成大念書。我當了校長之後,去過臺北的建中、北一女、桃園的武陵高中和學生談話,鼓勵他們來成大看一看。在先天地理條件不利的情況下,成大必須更努力,證明我們並沒有比臺清交差。

而透過多元選才,可以提升一所大學的競爭力。

我不想只做一個「安全」的校長,繼續用傳統的紙筆測驗方式來選才。當然這是最簡便的方式,有些教授們不見得願意改變,所以我們需要由各系所發動,像是資工系的蘇文鈺教授在臉書上寫出來的故事,我們的跨領域學院(名稱暫定為College X),招收兩位家境最困難的學生就讀,中低收入戶,境遇特殊或新住民第二代等都可以申請,受理時間在學測之前,等於是不用考慮學測成績。

不採計學測成績,破格招收弱勢生

這個學院招生的格式可以有很多種,開辦之後也會引起一些迴響,其他系所的老師就會受到鼓勵,自發性的去協助更多有這樣需要的孩子。

當然我們也可以想像,無論是透過繁星或我們自己的「成星計畫」,這群學生進來校園的第一個強烈體會,就是壓力。所以我們要在非常周到的狀態之下,陪伴他們走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們可以建立一個全新的人際網絡,這些大學同學、室友,很可能是他原本的生活中不會出現的人,將來更可能成為孩子們人生第一個夢想的促成者。大學要給予的是各式各樣的規劃,全方位的照顧,從專人課業輔導到生活協助,這才是真的幫到他們,而不是發獎學金出去就沒事了。

你想想,如果一個學生好不容易來到成大,4年下來感受到的,卻是更大的挫敗,這對他的人生會有什麼影響?我們大人們自以是的「幫助」,會不會反而害了他?

新竹以南的地區貢獻了全臺灣2/3的人口,可是在享有公共財的分配上,相對卻差非常多。我舉個例子,所有重要的會議都在臺北開,我們的老師如果要上去,得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差旅費成本;所有先進的儀器如果全臺灣只有一套,一定不會出現在新竹以南,而我們的學生想要去接近這些資源,可能得坐夜班客運,前後花上7、8個小時的交通時間才到得了。

多元為了公平正義,也為了提升競爭力

因此我常在思索什麼是競爭力的平等,不只是齊頭式平等。

社會必須清楚認知到,真正的平等來自於真正的多元,如何完整且有效率的吸納多元刺激,不同種族、天賦、成長背景等等的多元選才,會是成大未來提升競爭力的主要關鍵。

新竹以南的學生要負擔學貸的比例,也比北部高很多,當很多名校都在衝高他們送學生出去交換的比例時,成大考量到學生家庭的經費問題,從來不衝這個,但我們還是要想方設法,協助每一個學生都有經費,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家庭經濟情況相對不足的學生,我要他們至少有一次機會,跟著老師出去國外見識一下,不是非得報告什麼偉大的發現或論文發表,只要從上飛機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不同國家的空氣和面貌,我認為這都是有意義的,可以幫助這群孩子增加自信心和企圖心。成大今年努力爭取經費,至少要送200位學生出去。

除此之外,我希望成大可以更積極做到,對南部地區資源欠缺的高中生更友善,協助他們有機會建立起更完整的學習歷程檔案,做為未來升大學的具體依據。同時我也要求所有中生代老師們一起來裝備,針對明年之後大學端選才會發生的改變,不再只以紙筆成績做為主要標準,各系所的教授們都要有共識,這是大學該有的責任和良心問題。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