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瑞祥高中馬向忠:丟掉「第一名老師」的偶像包袱 教師同儕團體助我度過低潮

▲擺脫好老師的偶像包袱,馬向忠說今年是他教書以來感覺最年輕、最貼近學生的一年。劉潔萱攝

馬向忠是一個什麼獎都得過的第一名老師,教書22年卻遭遇空前低潮,與學生距離遙遠,該怎麼辦?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的薩提爾師生溝通課程,與跨校的教師同儕支持團體,幫他破除完美形象,重拾教書第一年的熱情。

「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家長管不好小孩!」、「為什麼我已經替他們做這麼多,他們還不認真一點?!」當過學生的人都知道,當老師這麼說,火山就快爆發了!

不過,當瑞祥高中國中部老師馬向忠回想兩年前他說這些話的心情,已沒有憤怒,反而是對當時卡住的自己,多了一份理解。

三年前,馬向忠從獅甲國中調到瑞祥高中國中部,接了一個國二班當導師(俗稱後母班)。那時他是教書22年的資深明星老師,當過雙語班、資優班導師、各種行政組長,資歷完整卓越,未料到這個國二導師班,竟成為他教學生涯的最大挫敗。

這個班的學生在馬向忠面前表現算正常,但他前腳一走、狀況就失控,學生跑去校外訂外食、偷竊、下課打架、嗆科任老師,逼得他必須常常跑到教室旁偷看,嘗試各種管教方式都使不上力,班級狀況不斷、讓他壓力爆錶。

馬向忠孜孜矻矻為學生付出,卻眼睜睜看著師生距離越來越遠。帶了一年班接近崩潰的他,總在清晨五點驚醒,恐慌焦慮著今天又要處理哪些失控場面,難過到接近憂鬱症邊緣。他對學生充滿憤怒,給家長的Line訊息寫滿了急迫跟指責:「你孩子又做錯某某事」、「這些那些通通沒做好!」,每天早上他騎車上班都不想騎進學校,「說真的,我也想中輟耶!」

學生出狀況,等於「我不是好老師」

後母班升國三那一年,馬向忠剛好參加了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舉辦的「薩提爾師生溝通模式」研習課程,研習中其他老師分享教學困境時,馬向忠悲哀的自問:「我不是第一名的老師嗎?學生怎麼可以帶不好?我的脆弱怎麼可以跟別人講?」

一開始他封閉自己、冷眼旁觀,但內心糾結:「我不就是來解決人生困境的嗎?」一般研習課程,老師們都是學會某些教學技能去改變學生,但薩提爾卻讓老師先面對自己,「我是誰?我想要什麼?」他後來才察覺自己有很重的「好老師偶像包袱」,他無法接受自己竟會「無能為力」,把對自己的責難化成憤怒,像鋒利的箭不斷向外發射,親師生三角關係異常緊繃。

在參加薩提爾課程之後,馬向忠與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勝利國小教師)董書攸、鹽埕國中老師林詩韻組成了三人小組,每隔一到兩周聚會、維持至今一年,三人小組最常討論馬向忠的教學低潮。

由於三人跨校、跨年段,尤其能帶他跳脫現況、補充多元觀點,「很多煩人、困擾我的事一講出來,好像就沒那麼嚴重,」董書攸跟林詩韻總是從表面困擾切進馬向忠的內在冰山,不斷向內核對他對學生的期待跟自我價值,「是學生卡住、還是老師卡住?卡在哪裡?」馬向忠才逐漸擺脫偶像包袱,接受自己跟學生都各有限制、也有獨特的優點。

聚會後,三個老師自詡思緒變得無比清明,沒想到回去面對學生,又經常被自己的舊習慣拉回去,因此不斷聚會、互相挑戰與支持,變得非常之必要。馬向忠在聚會中學到,不要只看學生表面行為,得仔細探尋行為背後的動機。

比方有個學生國三下時母親患重病,他因心情低落而拒學。馬向忠多次家訪他,一再理性提醒「你再不來學校,就不能畢業,拿不到畢業證書的話,以後找工作會很麻煩……」,學生還是拒學,馬向忠的好心跟努力一再被當空氣。三人小組討論許久,馬向忠冷靜回想,當他拿成績控制、威脅學生,學生的反應是一邊翻白眼、一邊在口罩後面碎碎念。

三人小組問馬向忠:「你是真的對孩子的狀態好奇跟關心,還是因為你們班會有人因中輟無法畢業,這個紀錄讓你很丟臉?」這番話敲醒了馬向忠,他嘗試關心學生當下的憂慮,才知道對孩子來說,媽媽比畢業證書更重要,逐步找回師生連結。「因為我體會過無能為力,我才能理解,學生也遇見了生命中不知如何面對的處境。」這個學生國三畢業後,還主動加馬向忠的Line,師生關係從敵對轉為靠近。

家長怒氣沖沖到校,其實是無力的求救

「以前我不能接受自己犯錯,不小心說錯就硬凹:『我只是想測試你們有沒有在聽。』」過去他成天罵人、講道理,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不容許家長學生挑戰他的規則,他笑稱「難怪總是需要肩頸按摩」。

馬向忠曾有個衝動易怒的學生,每當他犯錯,馬向忠就指責他,學生也漲紅著臉憤怒看老師。當學生頂嘴,馬向忠就更生氣的罵他,然後通知家長。剛開始家長會不斷道歉,表示會好好管教,但次數多了家長也變得不耐煩,甚至氣急敗壞的說:「你說的問題我都知道啊!我已經用盡各種管教辦法都沒效,我還能怎麼辦?」

「改變是緩慢的,但改變是可能的,」馬向忠說,當他轉換自己的溝通姿態後,他和學生的憤怒都消失了。學生說:「我終於可以聽懂老師要跟我說什麼了!之前生氣,是氣我自己聽不懂老師說的話。」當下馬向忠很驚訝,因為他誤以為是學生不受教。此後,馬向忠開始觀察孩子的優點,有好表現便傳line讓家長知道。孩子發生問題時,他會冷靜跟家長說明事情經過、自己已處理的部分,還有需要家長協助的部分,表明願意跟家長站在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家長的態度也跟著轉變,十分配合。孩子畢業後,常傳簡訊給馬向忠,還邀請他到打工的餐廳吃飯。

現在馬向忠是瑞祥高中國二三班的國文科任老師,三班同學專注投入分組上課師生充分對話的方式,他們可以跳脫課文註釋中的標準答案,講出自己的想法,老師還會感謝同學給的靈感。在馬向忠的課堂,國文成績沒有很好的劉子圓非常喜歡舉手發言,他欣賞她跳脫刻板印象的勇氣跟自在,劉子圓也坦誠她真的不愛死背,卻喜歡上國文是因為「可以聽到多元的觀點。」

老師不需要高高在上,也可以有不會的

教了20幾年的資深老師,還是有可能卡關。而看似跟教學技巧無直接相關的薩提爾三人小組,竟帶馬向忠重拾教書第一年的熱情。他認為,真實比完美更好,老師不需要高高在上、很完美,老師也可以有不會的,親師生關係沒有一定要怎樣,每一個難題都至少有3種解方可選擇。

身為校長秘書,馬向忠常得處理學校大大小小的親師衝突。他發現,親師衝突常發生在特別認真執著、要求完美的老師身上。面對怒氣沖沖的家長,這類的教師自詡公平正義化身,「就是有你這種家長,小孩才會變成這樣」,這樣的老師總是慣於自責、也指責人,親師在這樣針鋒相對狀態下各執一詞、吵也吵不清,光看家長的對抗姿態好像是來吵架,但其實他們也是在求救。現在他更有能力去看見、探尋家長跟學生在表面行為下的內心,可以先進行有效的溝通,減少了後續可能的親師生衝突,跟學生、家長更靠近。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