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子文老師用舞蹈讓學生演繹自我,情緒得以紓解
「習武先習德」,習武之人必需修練為人處世應有的品德;更動一個字,把「武」換為「舞」,道理也是一樣。
「穿著蓬蓬裙、在臺上跳來跳去」年幼時的卓子文對於芭蕾充滿了「新鮮、有趣」的印象,於是她以舞蹈展開人生序幕,從國小、國中的校內舞蹈社團,一路跳進高中舞蹈班、大學舞蹈系,卻在大學畢業前夕,她突然轉換舞目,接受父母的建議,改為從事較為穩定的教師工作,進入宜蘭縣復興國中擔任「表演藝術科」專任教師。
重視細節,嚴謹以對
離開璀璨聚光燈,褪下華美蓬蓬裙,卓子文沒有離開舞臺,反而將舞臺搬進教室,拿起教鞭,教授舞蹈以及各種型式表演。
帶著一點忐忑,第一次進入學校教書的她,想起就讀左營高中舞蹈班時的周素玲組長,以及實習時的臺中文華高中舞蹈班吳曉菁秘書,總是為了輔導同學課業,每天夜色墨黑才離開學校,她們認真的教學態度,對教育的熱情,卓子文深受感動。
兩位典範,為年輕的卓子文形塑了一個好老師的樣貌—對於教學認真、努力、嚴謹,對於學生備極關懷、充滿鼓勵。15年後的今天,卓子文仍然在教師生涯中依樣複寫著自己的人生,也成了眾人眼中認真、努力、嚴謹的工作狂,不但寒暑假經常陪學生在校練習舞蹈與戲劇,甚至半夜12點,眼睛都昏花了,還在忙著為學生張羅道具。
「發言要舉手」、「坐要有坐姿」、「腳要併攏」、「背要打直」….在卓子文的課堂上,學生們會親身感受到什麼叫做嚴謹。一動一靜之間,都要講究細節、注重禮節,因為所有好的表演,都是從一個個細節堆壘而來,絲毫馬虎不得。
「就像舞蹈跳躍時,腿要伸直、膝蓋不能彎曲、腳板要用力,這些都是細節,若想把動作做好,就得在日常行住坐臥中訓練自己,」卓子文說,表演藝術不是要把學生各個栽培成舞臺上的演員,而是藉著表演,鍛鍊出尊重人事物的態度,「即使未來不從事表演,無論在職場工作上、人際關係中,面試工作、進行簡報,你都會嚴謹以對。」
對於表演藝術,卓子文更重視努力的過程,這才是帶著走的品格
非關能力,而是努力
對於表演藝術,許多人認為天份、能力很重要,但卓子文更重視努力的過程。高中時,對於舞蹈基礎較同儕薄弱的卓子文,周素玲老師卻樂於給予機會,非但不擔心她能力不足而搞砸全場,更相信卓子文可以經由努力而成長改變,「這件事,對我影響很深。」
給予機會、鼓勵成長,卓子文踩著周老師的步伐前進,讓有天份的孩子被發掘,而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也因著被相信、被鼓勵,而願意嘗試努力、逐漸成長。
然而,從發掘到成長,還需要一個關鍵素質。
「一個動作,別人練了2天就會,你練了20天才會,表面上浪費了時間,但你所學到的不只是一個動作,還有一種努力的態度,」卓子文說,能力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但想努力、想突破的態度,將在辛苦的過程中淬練而出,成為生命養分,未來無論遭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克服,「這就是可以帶得走的品格。」她希望教導孩子不要只看見能力,而忽略了努力的價值。
發掘天份,破土而出
卓子文說,曾經有一位調皮鬧事的學生,在第一次課堂上才藝表演時,就展現出令人激賞的天賦,「未曾受過音樂訓練的他,只是用幾個破舊水桶,就敲打出絕佳的音樂節奏,」然而,他的天賦或興趣,究竟是音樂還是表演?為了幫助釐清,卓子文在國中三年裡,時常花時間與他對談,並協助設立目標,甚至輔導課業,以順利進入理想的高中就讀。
「後來他考進高中戲劇班,而非音樂班,最近又聽說開始對攝影感興趣……」卓子文說,國高中階段的孩子,不斷尋找自己,不斷改變,有的早已展露天份才華,有的還在尋找的路途中,他們就像一顆顆閃亮的種子,等待被看見,被拾起,被埋在最適合他們的土壤中,等候滋養灌溉,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到那日,孩子們會發現,陪伴他們一起尋找自我的卓子文,已成為生命的典範,那些努力、認真與嚴謹的態度,那些流汗、流淚的辛苦過程,都成了滋養,更重要的是,他們終於找到了自己。
卓子文的課堂輕鬆有趣,她不要孩子只看見能力,而忽略了努力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