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葫蘆墩國小許豐萍老師 以英語為窗,讓小漁村的孩子看見世界

許豐萍是老梅國小第一位英文老師

老梅,這一座位於新北石門的小漁村,十年前,居民多為低收入戶,隔代教養問題嚴重,學校裡連一位正式的英文老師都沒有,面對付之闕如的環境,老梅國小第一位英文老師許豐萍卻覺得有些興奮:「太好了,我可以盡情發揮了!」

時間、頻率與應用情境,英語學習的關鍵

當時,許豐萍利用每週增加三堂的英語學習活化課程,研發各種教案、設計各樣學習活動,帶領孩子以充分的口語練習,浸潤於英語學習環境中,從字母、發音,一步一步認識英語。

時間換來了成長空間,第二年,老梅國小的學力成績,特別是英語學習成績,有了提升;而原本已放棄英語的孩子,也願意繼續努力,後來甚至考取國立大學,「看到孩子的人生,因為你而有了更多可能,心裡的感動,真的,難以形容。」四年後,許豐萍揮別老梅國小,進入其他學校繼續教學旅程,直到今天,她仍難以忘懷那四年的教學經歷。

「時間、頻率與應用情境,是英語學習的重要關鍵,」許豐萍做出結論,如果孩子從國小三年級才開始接觸英語,一週一至兩次英語課,每堂40分鐘,課外又沒有充足的英語學習資源或環境,那麼孩子在生活中接觸英語的時間與頻率,簡直少得可憐,更重要的是,缺少了使用英語的生活應用情境。

沈浸式英語教學,打破現有限制

許豐萍認為,臺灣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普遍會讀與寫,因為單字與句型記得夠多,簡易文章自然看得懂、句子寫得出來;然而,缺乏了將所學使用出來的應用能力,一旦進入真實情境,無法從腦中提取該以何種句型展開對話、進行溝通,致使聽與說能力不足。

如何在接觸時數、頻率皆缺乏的前提下,讓教學設計充滿生活應用的情境呢?答案是沈浸式英語教學,「因為當英語與藝術、健體或自然數學等不同學科,以跨領域方式來進行英語教學時,學生接觸英語的時數與頻率都增加了,生活應用的情境也變得更豐富多元了。」

許豐萍目前在臺中市豐原區葫蘆墩國小擔任五年級英語老師,入校四年來,她始終採取全英語授課,一開始部分學生與家長無法適應,但她認為,即便是全英文授課,透過不同的教學策略、方法和工具,還是可以協助學生在全英文課堂上進行學習。果然,一學期後,不但學生逐漸能夠在全英語環境中,有安全感地進行學習,五年級英文學力測驗也交出亮眼成績。

許豐萍的方法是,在五年級的英語課中,除了部定課程外,還會透過繪本、短片或議題探討,配合學生所學進度,加以延伸來設定主題目。如股市投資、環保、霸凌、罷工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堂為期6週,有關敘利亞難民的教案。

許豐萍利用每週增加三堂的英語學習活化課程,研發各種教案、設計各樣學習活動

不只學語言,更透過語言看見世界

這是許豐萍與來自美國傅爾伯萊特基金會的外師Abby Holst,共同規劃的議題探討課程。課堂開始,先請孩子寫下想要哪三樣生日禮物,然後老師以大量的影片與圖片介紹敘利亞戰爭與難民,接著寫下:如果你是難民,逃難時會準備哪五樣東西?並向他們揭露,真實世界中的難民,逃難時到底攜帶了哪些物品?

一位90多歲的阿?難民說,她帶了一只戒指,因為這是母親送給她唯一的禮物;一名中年男子說,他只帶了一把吉他,因為想家時,可以彈著吉他思念仍在敘利亞受難的家人。你與他的差別,是戰爭。

此時,再請孩子們回頭看看自己先前所寫下的三樣生日禮物,省思過後,發現他們已默默將原本的iPhone、相機、哈利波特全集,改為:world peace,精神需求取代了物質享受。孩子們更主動發起寫信、寫卡片活動,並在老師協助下,透過國際志工裝入ORC(Operation Refugee Child)人道救援背包裡,送到敘利亞孩童手中,親身參與關懷行動。

「價值,是教案設計的理念,」許多人認為,藉由遊戲、活動才能提高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但她相信,協助學生了解自己、賦予課程價值意義,讓孩子有所感,更為重要。學習過程中,適時加入生命價值、社會關懷,更可讓孩子認識、關心其所賴以維生的世界,進而建立國際觀。

「英文老師不是只能教英文」,許豐萍期許自己。的確,時間、頻率與應用情境,再加上一位願意為孩子需要而努力的老師,終能開啟關鎖已久的窗,讓孩子看見窗外世界。

學生們一起製作介紹臺灣節慶的英文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