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帶來高中三大改變|人人都有「個人化課表」提早探索興趣

高中是108課綱變動最大的階段,有校訂必修、多元選修等新課程,無論修課成果、課程諮詢紀錄,都是大學招生必採計的「學習歷程檔案」重點。帶你認識這些變革。

108課綱新增校訂必修、多元選修課,每所學校、每個學生的課表都不同。圖為桃園內壢高中多元選修課校外參訪。(圖片提供:內壢高中)

改變1:新增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彈性學習時間,課表更多元

108課綱上路後,高中生畢業最低學分數改為150到160學分不等,且必修課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校訂必修、多元選修等自助餐式課程,鼓勵學生及早釐清自身興趣和未來方向,才能對準目標選課。

從不同年段來分,高一修課以「部定必修」為主,課表和歷年高中生差不多,包含國文、英文、數學等學科。此類課程由國家統一規劃,目的是培養學生基本學力,同時也是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學測)考試範圍。

高中又可分普通高中(簡稱普高)和技術型高中(簡稱技高),其中普高除部定必修,另有部定加深加廣選修課,所學內容與學科相關,旨在延伸部定必修、銜接未來大學科系的專業必備能力,也是分科測驗考試範圍。例如,自然領域的加深加廣選修包括力學、光學、電磁學等;社會領域則包括族群性別與國家歷史、民主政治與法律;藝術領域有多媒體音樂等。

而無論普高、技高,自新課綱起都另設校訂課,由各校依據學校特色發展相關課程,包含校訂必修、多元選修等。校訂必修彰顯各校的校本特色課程,以跨領域統整知識為主。

按《親子天下》今年執行的「全臺高中職108課綱特色課程」調查,普高最常見的校訂必修主題為國際素養、閱讀理解、溝通表達、專題實作,多排在高一、高二。

技高端則必開二到六學分的專題實作,時間約落在高二下學期,要學生整合所學,製作專題,並參與全國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專題實作的成果和升上高年級後的「實習科目」,是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必看的兩大項目,攸關未來升學。

此外,各校還要開設多元選修課,定位在適性探索,包括通識應用、跨領域專題或大學預修等。每校每學期開設多元選修課程數,至少要是班級的1.5倍,比如某校高一有四個班,就要在同一時段開六門課,讓學生能按興趣跑班選課。

根據《親子天下》調查,最受普高學生歡迎的熱門多元選修課有三類,一是日語、韓語等第二外語,二是和「吃」有關的課程,如飲食文學、咖啡與人生,再來是攸關「錢」的課程,如理財總管、財富金探號、個人理財與金融市場等。技高的多元選修則對準各群科專業,比如機械科的學生多半選修和機械相關,並結合生活經驗的課。

108課綱還增設沒有固定教學內容的「彈性學習課程」,普高不算學分,技高可列畢業學分。依教育部規定,有四種可行安排,包括增廣或補強學科、實施校內特色活動或競賽,以及技藝、奧林匹亞等競賽選手培訓。

新制也鼓勵學生在此「空堂」投入自主學習,鑽研自己感興趣的議題,從提交「自主學習計畫書」到產出成果,這是大學申請入學採計重點,111學年全臺逾八成校系都採計自主學習成果。

改變2:新增「課程諮詢教師」,解答學生選課及生涯困惑

108課綱的選修課變多了,選擇障礙也因此而生。為助高中生探索生涯,各校都設置有「課程諮詢教師」,每人平均照顧一百名學生,主要任務是告訴學生新課綱架構和內容、提供選課諮詢。

曾任課諮教師的北一女中校長秘書吳銘祥舉例,一些與大學科系高度相關的實務課程,比如與法律系高度相關的「模擬法庭」,或邀請大學教授開設的課,都是校內學生年年搶修的類別。選不到熱門課的學生,擔憂因此錯失升學機會,反而更不快樂。或有人根本不知道選哪門課有利升學,也都找上課諮老師求助。

面對這些提問,吳銘祥強調:「選修課主要目的是協助試探,而非為了升學。」有助瞭解自己的課程,都不必排斥。

111學年錄取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的廖宥甯分享,她曾受邀到母校臺中女中向學妹分享自己的學涯規劃歷程,發現新課綱上路後,學生更在意每一項學習是否有利升學,頻頻問她「選這門課、做這個作品,有用嗎?」但在她眼中,若還不知道將來要在社會上哪一崗位發揮所長,談「有用」實在太早。很多事有沒有用、能帶來哪些收穫?都要先起身行動,才會知道答案。

普通高中生到了將升高二時,不只要選課,還要選班群。過往高中分為第一、第二、第三類組,108課綱打破三類組界線,改參照大學學群分組,分成文藝、醫藥衛生、資訊等班群,每所學校約設3到10個不同的班群。

針對遲遲無法繳交志願卡的學生,斗六高中課諮教師林慈婷直言:「先搞懂自己將來要讀哪個大學學群,才能選出班群。」她解釋,大學分成18個學群,學生可從對哪類事物感興趣、擅長哪些學科、人格特質三大線索著手,綜合參考性向測驗結果、學業成績,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選項。

林慈婷建議,學生若有明確興趣是最好,若無則退而求其次,分析自己哪些科目表現較好,找出與這些科目高度相關的學群。若各科成績相當,則思考自身人格特質,比如內向或外向、擅長與人相處或處理事務,據此找出相對應的學群。

若學生已有明確志向,課諮教師鼓勵直接選出對應班群,多累計專業領域作品。行有餘力,也可以及早翻閱大學簡章,瞭解目標科系參採哪些科目和學習歷程檔案項目。

吳銘祥舉例,若有學生明確說自己想當記者、想讀大眾傳播學群,課諮教師會建議落實相關科系在網站上公告的「學習準備建議方向」,比如修習英文加深加廣課程,提升語文能力。

校園裡除課諮老師,原本就有的導師、輔導老師,也都能協助生涯探索。多所高中在選課輔導手冊說明,導師負責照顧學生個人整體發展,若不確定自己為何會有「選擇障礙」,可先找導師釐清問題;若不知道選哪些科系,可找輔導老師做生涯諮詢或測驗;課諮老師位處學生諮詢的最後一站,負責綜整解決選班群、選課等各式疑難雜症。

高中各校鼓勵學生做專題,產出具個人特色的報告,常成「學習歷程檔案」素材。圖為臺中葳格高中多元選修課。(楊煥世攝影)

改變3: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上路,牽動升大學

上述提到的自主學習、專題實作成果,以及定期諮詢課諮老師的紀錄,都是「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一部分。伴隨108課綱上路,所有辦理大學申請入學、四技二專甄選入學的校系,都必採計學習歷程檔案,申請入學占分至少兩成,技專甄選入學占分更高達四成。

學習歷程檔案包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四大部分。

「基本資料」、「修課紀錄」都由學生所屬高中建檔,逐年上傳更新;「課程學習成果」則要求學生上傳,可以是課堂上的書面報告、專題實作、普高自然或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多元表現」囊括面向更多,舉凡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社團與幹部經驗、競賽表現等,都隸屬這項。

多數校系辦理招生,除要學生附上多元表現證明,還要求撰寫至多八百字、三張圖的「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更多校系要求綜整整份學習歷程檔案內容,撰寫字數不限的「學習歷程自述」,當中包含就讀動機、未來學習計畫、生涯規劃,可說是所有申請大學資料中,大學老師最重視的一份報告。

學習歷程自述雖無字數上限,但多名曾審查高中生申請資料的大學教師表示,各系審查時間有限,精簡且有效率展現自身亮點,才能脫穎而出。

整體來說,不少高中生在自述裡寫的「未來學習計畫」都是畫大餅,相較之下,大學教師更在乎學生的就讀動機、興趣,相信這是彰顯學生特質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