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水資源,從體驗生活做起

近年臺灣時有缺水相關訊息,每到夏季常談到的議題便是「缺水」,水資源占了生活十分重要角色,教師可以如何將生活常用的水資源轉化為素養導向教學,以系統性的宏觀教學帶給學生素養,相較於片面建構能力,更能幫助學生建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素養,不限於學科知識,也注重情意上的培養,筆者以國小低年級教師進行教學案例分享。

一、生活取材,結合季節動手操作

教師可以因應季節轉變帶著學生觀察不同季節現象的轉換。舉例來說:天氣逐漸炎熱說明夏季的來臨。夏天常見的便是水域活動,常見的夏天活動就是玩水,而在校園便是就是帶著學生進行游泳活動。在活動的同時,也需要讓學生意識到水資源的重要與珍貴,教師可以透過課程設計,結合課本讓學生在教室動手操作製作紙船後走出教室。學生在製作的過程中,能夠從中發現課本沒有教的學科知識,例如:長方形的紙張製作紙船較易成功,正方形紙張在製作困難、不同材質在水中親水狀況不同。讓學生取材於生活,並在製作過程,進行手部肌肉的練習與細膩度的培養,讓素養中的技能藉此提升。

學生認真製作紙船中

同學完成的創意紙船

二、跨域結合,系統性學習增能

數與量和計算一直都是國小數學的學習重點,隨著不同年齡層給予的教學目標有所不同。教師可以讓學生製作多艘紙船,並在放紙船的過程讓學生以2個一數、5個一數、10個一數,計算數量,在此學習數學的概念,回到教室後藉由紙筆可以進行二位數的加減,作為運算的奠基;除此之外,以生活領域而言,讓學生製作紙船外,還可以提醒學生在放紙船過程中,觀察紙船在水中的狀況,不同材質、大小的紙船,在水中漂浮的情況;另外,結合健康課程,讓學生知道水占人體極重要的角色,體認到喝水的重要性。以系統性的方式進行學習增能,讓學生不但在課程中學科知識累積外,另有技能的練習,更有團隊合作做出多艘紙船。

學生在放紙船過程中,觀察紙船在水中的狀況

三、生態教育與安全教育並進

教學活動固然重要,但生態教育與生活教育一樣刻不容緩,當教學達教學目標後,便需要進行場地修復的舉動,此一動作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學校是一個公共場域,一個公共場域,如何使用,如何恢復,不隨意破壞打擾生物原有的生存環境。進行教學活動時,盡量不打擾原有的生態,因此,結束後將紙船撈起後,也要檢查是否有小生物不小心附著在船體。除此外,也藉此進行宣導,到水域進行活動時,需要大人陪同,並留意自身安全。

教學活動符應生活樣態,讓學生引起學習共鳴,並藉此活動,向學生宣導珍惜水資源。近年,「缺水」常常成為夏季常面臨的困境,不少專家學者為此提出限水或是人造雨等方式,企圖增加人類可使用的水資源,如此,更能幫助學生意識到水資源的可貴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