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來尋美:三方共議共創,藝起探尋美好的學習經驗

大觀國小x鶯歌陶瓷博物館

透過實地參訪讓學生看見茶文化之美學,而後在五感啟發的當下進行茶碗創作。

教育部長期推動美感教育,為符應十二年國教課綱「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精神,增進學生藝術與文化體驗學習機會,美感教育計畫第二期(107年學年度)持續以「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課程教育計畫」推動學生進入藝文場館實地體驗,創造美好並有意義的藝文場館參觀暨學習經驗,至112年度,已媒合105間藝文館所與108所學校申請合作發展課程、661校申請實踐體驗課程,受益學生數約5萬8000人。

「藝起來尋美」計畫集結跨部會資源,媒合種子學校、藝文場館與師培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共同打造符合場館特色、學生經驗,並促發自主學習的新型態美感體驗課程。計畫不僅著重場館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機制,更強調以「歷程」作為堆疊學生美感經驗、探尋生活美感的核心,藉由經驗的反思以及學習資源的共享,冀望能打造新的館校夥伴關係,為學生搭建美感自主的學習鷹架。

112年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舉辦「美感體驗課程發展記者會暨課程成果分享交流工作坊」,包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6所種子學校與22間藝文場館等合作單位共襄盛舉,呈現三方合作、共議共創的精彩課程案例,以促進館校經驗分享與交流,進一步鼓勵更多種子學校與藝文場館參與,「藝」起發展優質美感體驗課程。

交流工作坊邀請到藝術教育工作者陳柏宇帶著館校夥伴實地體驗關渡美術館的空間與展件,北師美術館演示精簡版的One Piece Museum美感體驗課程,以及三組不同類型與特性的館校進行議題分享。其中,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與新北市大觀國民小學以「由點到面-館校合作串資源」分享陶博館如何整合在地資源,串聯大觀國小校本課程,發展美感體驗課程。林琬蓉老師表示:「這次的課程讓學生可以用心體驗環境氛圍,發現很多事物不一定是原先預設好的,而是藉由自己親身感受而獲得,讓學生探索更多不一樣的生活感受。」

另外,國立故宮博物院與臺北市北投國民小學以「學校觀眾-館校合作面面觀」討論藝文場館如何因應學校觀眾當中越來越多隱性障礙的學生,落實藝教共融與文化平權。蔡念親老師提到設計課程的初衷是希望帶著這群有隱性心智困難的孩子們,在經過適當的課程引導之後能夠進到博物館實際看展,讓學生們體驗多元感官所帶來的深刻記憶。

北投國小資源班x國立故宮博物院

讓特教班學生透過參訪看見古代器物之美感及型態,而後透過引導進行創作與分享。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臺北市老松國民小學則藉由「拓邊學習-跨領域美感經驗」,探討其在館所、學校與師培大學會談中如何透過心智圖與館校共備,共同設計美感體驗課程。林明助校長表示:「我相信藉由帶孩子親臨現場、藉著實物去想像的經驗可以留在孩子很深的記憶區,播下一顆種子,也許在他的心中會慢慢發芽成長,未來也很有可能會針對相關議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教育部透過「藝起來尋美」計畫與館校共創共學,打造符合館所特色、連結孩子生活情境的美感體驗課程,同時結合文化部推動的文化體驗課程,統一置於「藝拍即合」網站作為共享平臺資源,提供各級學校申請及運用,期許能提高館所與學校申請課程的媒合率,擴大美感體驗教育之效益,讓美感經驗與真實生活深刻連結。

老松國小x國立臺灣博物院_鐵道部

透過校內課程延伸至鐵道部園區所涵蓋的歷史脈絡,並透過館內引導看見建築美學與古蹟保存的重要性。